英特尔 ARM 英伟达力推规范草案,想统一 AI 数据交换格式

【摘要】9月15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芯片公司英特尔、ARM和英伟达共同发布了一项所谓人工智能通用交换格式的规范草案,目的是使机器处理人工智能的过程速度更快、更高效。

9月15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芯片公司英特尔ARM英伟达共同发布了一项所谓人工智能通用交换格式的规范草案,目的是使机器处理人工智能的过程速度更快、更高效。

英特尔、ARM和英伟达在草案中推荐人工智能系统使用8位的FP8浮点处理格式。他们表示,FP8浮点处理格式有可能优化硬件内存使用率,从而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格式同时适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有助于开发速度更快、更高效的人工智能系统。

在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时,数据科学家面临的关键问题不仅是收集大量数据来训练系统。此外还需要选择一种格式来表达系统权重,权重是人工智能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影响系统预测效果的重要因素。权重使得GPT-3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从一个长句子提示自动生成整个段落,还能让DALL-E 2人工智能基于某个特定标题生成逼真的肖像画。

人工智能系统权重常用的格式有半精度浮点数FP16和单精度浮点数FP32,前者使用16位数据表示系统权重,后者则使用32位。半精度浮点数以及更低精度浮点数能减少了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内存空间,同时还加快计算速度,甚至减少占用的带宽资源和耗电量。但因为位数较单精度浮点数更少,准确性会有所降低。

然而,包括英特尔、ARM和英伟达在内的许多行内公司都将8位的FP8浮点处理格式作为最佳选择。英伟达产品营销总监萨沙·纳拉西姆汉(Shar Narasimhan)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指出,FP8浮点处理格式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生成系统等用例中的精度与半精度浮点数相当,同时有“明显”加速。

英伟达、ARM和英特尔表示,他们将让FP8浮点处理格式成为一种开放标准,其他公司无需许可证即可使用。三家公司在一份白皮书对FP8进行了详细描述。纳拉西姆汉表示,这些规范都将提交给技术标准化组织IEEE,看FP8格式能否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通用标准。

纳拉西姆汉说:“我们相信,一个通用的交换格式将带来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快速进步,提高互操作性,从而推进人工智能计算的进步。”

当然,三家公司之所以不遗余力推动FP8格式成为通用交换格式也是出于自身研究的考虑。英伟达的GH100 Hopper架构已经实现对FP8格式的支持,英特尔的Gaudi2人工智能训练芯片组也支持FP8格式。

但通用的FP8格式也会使SambaNova、AMD、Groq、IBM、Graphcore和Cerebras等竞争对手受益,这些公司都曾在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时试验或采用FP8格式。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商Graphco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西蒙·诺尔斯(Simon Knowles)在今年7月份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8位浮点数的出现在处理性能和效率方面为人工智能计算带来了巨大优势”。诺尔斯还称,这是行业确定“单一开放标准”的“一个机会”,比采取多种格式相互竞争要好得多。

原文转载:https://www.163.com/tech/article/HH9SS6RI00097U7T.html

PC危机空前:库存积压出货量下滑12.6% 创9年来最大降幅

【摘要】PC行业正遭遇罕见的惨淡光景,ODM大厂仁宝总裁日前表示,由于品牌商持续调整库存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通如货膨胀等),PC电脑的复苏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上周有消息称,某TOP5 PC大厂的积压库存多达458亿元,超180天,接近失控。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访问:

阿里云服务器精选特惠:1核1G云服务器低至0.9元/月

Gartner对二季度PC市场的统计显示,出货量下滑12.6%。达到了9年来最大降幅。

知名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分享的最新数据显示,刚过去的第二季度,桌面处理器的出货量跌至30年来新低,原因在于OEM厂商减少库存,显著扼杀了需求。

芯片企业如Intel、NVIDIA刚刚交出一份不尽人意的财报,产业链也爆料,I/A/N三家均已通知上下游产业链伙伴,下调了芯片年度出货目标。

其中,Intel预计PC芯片出货量同比下降10%左右,AMD则将降幅从7~9%扩大倒14~16%。 图形用户界面  描述已自动生成

原文转载: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304989.htm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

【摘要】据研究机构Mercury Research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台式机CPU出货量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幅度同比降幅。报告称,市场需求下降和OEM库存调整是主要驱动因素。其中,AMD在二季度与英特尔的竞争中表现出众,这也使得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8月15日消息,据研究机构Mercury Research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台式机CPU出货量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幅度同比降幅。报告称,市场需求下降和OEM库存调整是主要驱动因素。其中,AMD在二季度与英特尔的竞争中表现出众,这也使得其在在X86 CPU市场的份额已达31.4%。同时,Omdia的数据显示,二季度Arm已拿下全球7.1%的服务器CPU市场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在全球通货膨胀、俄乌冲突、中国疫情封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智能手机及PC等市场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8.7%,全球传统PC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5.3%,Chromebook 出货量同比下滑51.4%,平板电脑出货量量同比基本持平。与此同时,今年二季度英特尔营收同比下滑了22%,减少了近50亿美元;英伟达的二季度游戏业务收入也同比下滑了33%(环比下滑44%);AMD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70%。可以说,AMD是PC市场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

具体来看,在以出货量计算的整个X86 CPU市场,二季度AMD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31.4%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令人难以置信的8.9个百分点,环比

也增长了 3.7 个百分点,再次创下新纪录。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在以出货量计算的台式机(桌面PC)CPU市场,AMD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了20.6%,环比增长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3.5个百分点。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在出货量计算的笔记本电脑/移动 CPU 市场方面,AMD 和英特尔均出现了同比下降,但对 AMD 的影响较小。因此,与英特尔相比,AMD 的市场份额仍进一步增长到了24.8%,环比增长了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4.8个百分点。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在以出货量计算的服务器CPU市场,AMD的市场份额已经实现了连续13个季度的增长,二季度已进一步提升到了13.9%,创下历史新高,环比增长了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4.4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7年Mercury 在该领域的统计开始以来,AMD 在服务器方面的最大季度增长。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和 AMD 都计划在今年推出新的台式机 CPU。AMD 的 Ryzen 7000 系列将于下个月上市,而英特尔的第 13 代酷睿处理器可能会在 10 月推出。AMD 还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新的 Epyc 服务器芯片,而英特尔则将其 Sapphire Rapids 服务器 CPU 推迟到 2023 年。

根据研究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为 340 万台,其中英特尔的份额为 69.5%,AMD 为 22.7%(Omdia与Mercury Research的统计口径不同),Arm达到了创纪录的了 7.1%,剩下的0.6% 归于“其他”。值得注意的是,Arm的份额同比增长了 48%。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Omdia总监、云和数据中心研究实践负责人 Vlad Galabov 表示,尽管 Arm 服务器份额计算仍处于初步阶段,但AWS、华为和 Ampere 正在迅速获得市场份额。

另外,在消费类PC CPU市场,根据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二季度Arm在消费类PC CPU市场的份额为9.5%,虽然环比下滑了1.8个百分点,但是同比仍增长了2.5个百分点。

Arm已拿下7.1%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AMD已拿下31.4%全球X86 CPU市场-芯智讯

据Mercury Research分析师Dean McCarron表示:“我们对 Arm CPU PC 客户端份额的估计,包括了Chromebook 和苹果基于 M1 的 Mac 以及 X86 桌面和移动 CPU 在内的总客户端。而导致二季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苹果的Mac 业务在二季度显着下降,这拖累了 Arm 的份额。另外,我们注意到,在 Chromebook 市场中,Arm 的份额在本季度也可能略有增加,”

原文转载:http://www.icsmart.cn/55323/

微软 Win11/10 Edge 浏览器“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正式上线

【摘要】微软 Edge 浏览器官博宣布,Edge 浏览器“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正式上线,用户可在“设置”>“辅助功能”>“使用双击关闭浏览器选项卡”开关中启用。

IT之家 8 月 15 日消息,微软 Edge 浏览器官博宣布,Edge 浏览器“双击关闭标签页”功能正式上线,用户可在“设置”>“辅助功能”>“使用双击关闭浏览器选项卡”开关中启用。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IT之家了解到,今年 6 月份,微软 Edge 浏览器 Canary 版本就悄悄引入了这一功能,该功能是用户要求超过 113 周的功能之一,可算是盼到了。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Edge 浏览器用户可以使用鼠标中键(滚轮单击) Ctrl + W 快捷键关闭标签页,不过一些用户认为双击是更方便的选择。

微软 Edge 浏览器稳定频道最新版本为 104.0.1293.54。此版本中最显著的新增功能是“增强安全模式”。该功能以前称为 Super Duper Secure 模式,它有两个选项,“平衡”和“严格”。不过,微软现在增加了新的 “基本”选项,并且改为推荐选择。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原文转载:https://www.ithome.com/0/635/200.htm

程序员常用工具 Git 将于明年初放弃支持微软 Windows 7/8

【摘要】近日,Git for Windows 2.37.2 (2) 版本发布,在更新说明中,该版本将

包含的 Bash 升级到了 5.1 版本,同时放弃了对微软 Windows Vista 的支持。

IT之家 8 月 14 日消息,程序员们常用的项目版本控制工具 Git 宣布将在 2023 年初放弃支持微软 Windows 7/8。

近日,Git for Windows 2.37.2 (2) 版本发布,在更新说明中,该版本将包含的 Bash 升级到了 5.1 版本,同时放弃了对微软 Windows Vista 的支持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描述已自动生成

此外,大约在 2023 年初,Git for Windows 将放弃对 Windows 7 和 Windows 8 的支持,并遵循 Cygwin 和 MSYS2 的领先优势。

IT之家了解到,Git 是一个基于 Linux 内核开发的版本控制工具,由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打造,现在几乎每一个程序员都听说过甚至在日常使用这款工具,主要功能包括提交代码、记录修改、合并 / 创建分支等。

原文转载:https://www.ithome.com/0/635/028.htm

专家解读|从云评估看云平台供应链安全

【摘要】云评估作为确保中国政府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云平台安全的重要措施,云平台的供应链安全也将会成为云评估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将针对党政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以下简称“关基领域”)云服务产业的特点,从平台建设模式、云服务供应链构成、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云评估建议等5个方面描述相关内容。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全球云计算技术和产业都发生了很多变化,除了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演进外,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将会成为影响全球云计算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作为全球云计算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云评估作为确保中国政府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云平台安全的重要措施,云平台的供应链安全也将会成为云评估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将针对党政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以下简称“关基领域”)云服务产业的特点,从平台建设模式、云服务供应链构成、供应链风险、应对措施、云评估建议等5个方面描述相关内容。

1.云平台建设模式

从近些年通过云评估的云平台来看,关基领域的云服务部署模式主要以社区云和私有云为主,服务模式则以IaaS为主流,近年来提供PaaS、SaaS服务的平台数量逐渐增加。针对上述部署和服务模式,关基领域的建设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全自建模式:关基领域的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独资设立专门的云服务运营机构——云服务商,云服务商再委托系统集成商完成云平台相关软硬件集成工作,自建运维队伍,为关基客户开展服务。典型的:如国家各部委使用的私有云服务平台、大行业的社区云平台。

2)采购模式:关基领域的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公有云服务商合作,由云服务商投资建设专门的云平台,关基客户通过采购服务的模式采购该云平台的服务。典型的:公有云服务商为地方政府建设的私有云服务平台或社区云服务平台。

3)合作建设模式:非常类似全自建模式,但云服务商(云平台)的投资不是来自关基领域客户的独资,而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具体的投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PPP等模式)。

不同的建设模式,会对云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的细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关基领域云计算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独特之处,后面章节会对此进行描述。

2.云服务供应链构成

云服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交付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发展,是建立在现代软硬件和网络技术上的,而网络技术本身也是依托专用的软硬件技术,因此针对具体的云平台,其相应的供应链则基本可以分为软件、硬件和服务三大类型,每一类供应链则由供应节点和这些节点之间的交付关系所组成。需要说明的是,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需要向下游提供自己的“交付物”,同时需要上游“交付物”才能够保证自己及时向下游进行交付,这些上游的节点及其与本节点的“交付关系”构成该节点的“直接供应链”,也称“一级供应链”;各个上游节点都会有自己的“直接供应链”,这些上游“直接供应链”节点的“直接供应链”构成了“二级供应链”;以此类推,还会有“三级供应链”……。本文重点讨论云服务商的一级和二级供应链。

云服务商的一级供应链典型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云服务商通过建设、维护和运营云平台,来为关基客户提供服务,云服务商的交付物为“云服务”(即:IaaS、PaaS、SaaS),关基客户通过网络访问云平台的服务。云服务商的一级供应链节点一般由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三类组成。

软件供应商主要为云服务商提供云平台建设所需的管理、运维、服务、安全等软件产品,以及与所提供软件产品紧密相关的支持服务。软件供应商一般提供的主要有:计算、网络、存储资源虚拟化软件,云平台管理软件,PaaS、SaaS服务软件,设施与系统运维管理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业务运营软件,客户支持软件等。

硬件供应商则主要提供相关的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产品,常见硬件产品有:服务器、网络组网设备、通信设备、存储设备、信息安全设备等。很多硬件设备都不是纯粹的硬件产品,而是软硬一体化产品。

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主要有:互联网接入服务、人力外包服务、集成服务和其他服务。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庞杂,尤其是其他服务类别,包括了:机房租赁、测试测评服务、咨询服务等很多方面的服务。另外,在存在集成服务供应商的情况下,很多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的支持服务部分(或全部)会由集成服务供应商完成。

上面描述的一级供应链结构适用于全自建模式和合作建设模式。在采购模式中,公有云服务商除了作为云服务商建设运营关基领域的云平台外,这些企业往往也是独立的云平台建设所需软硬件产品的供应商,因此在这种模式中,云服务商的一级软件、硬件和服务供应商有可能就是自己。

云服务商的二级供应链由上述一级供应商的外部供应商所组成。典型的一级供应商的外部供应商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组件/部件供应商的交付物将会进入到一级供应商的交付物中,成为一级供应商向云服务商交付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设备供应商的交付物将用于构建一级供应商自身的研发、生产、服务能力,是一级供应商持续提供交付物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工具/设备供应商的交付物一般不会出现在一级供应商的交付物中,但这些工具/设备会严重影响一级供应商交付物的质量、规模、效率和安全性。

服务供应商则是一级供应商持续提供交付物不可或缺的外部服务,例如:硬件的物流服务、软件的分发服务、人力外包服务等。

3.云服务供应链风险

云服务商要正常持续开展服务,依赖外部一级供应商的持续供货和服务,要防止供应链环节存在的问题,造成云服务的中断(持续可用性)、品质下降、客户数据的丢失和泄露,因此供应链安全的目标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确保交付物的完整性,即:云服务商通过供应链获得的软件、硬件和服务,不会在供应商的整个生产、交付过程中被破坏,导致不可用,或可用度下降;

2)确保交付物的安全性,即:云服务商通过供应链获得的软件、硬件和服务,不会在整个研发、生产、交付过程中被植入后门或缺陷,或者无法对所发现漏洞、问题进行处置和修复;

3)确保交付物的质量,即:供应商所提供的交付物不应存在质量问题,无法达到云服务商的质量要求,如:功能缺失、性能下降等;

4)确保交付的可持续性,即: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如: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等)等,导致交付的数量、规模、周期等发生变化。

供应链安全面临的威胁发生在几个方面:

1)一级供应商和云服务商之间的交付途径上。常见的此途径上发生的威胁:硬件交付过程中的损坏、突然停止供应产品、供货延期、软件交付中插入恶意代码等。关基领域的云服务商要特别关注此途径上可能对产品和服务完整性、安全性的破坏;对于一级供应商交付途径源头在海外的,还要关注交付途径的可持续性,防止被突然切断;

2)发生在一级供应商自身的威胁。常见的威胁有:产品和服务的架构能力、安全保障能力、质量保障能力不足导致的产品质量、性能、安全性缺陷,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导致供货和服务缺失,对外部网络攻击防范能力的不足导致的产品生产、服务交付的中断、被植入后门,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供货中断等。关基领域的云平台以社区云和私有云为主,单个云平台的规模有限,但数量很大,导致一级供应商的数量、种类很多,相关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企业规模等差异很大,各个企业自身存在程度不同的对供应链的威胁;

3)发生在二级供应商和供应途径上的威胁。这是供应链安全威胁最复杂的地方,常见的如:部件、组件的断供;开发和生产工具的断供和断服;在部件、组件、开发工具中植入恶意代码等。对国内关基领域的云服务商,大量的二级软件供应商为全球各类开源软件。开源软件社区由于资源缺乏等导致的自身安全性问题、交付途径安全威胁会严重影响到云服务商的供应链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国内大量的一级供应商并不具备对所使用的全部开源软件全面和长期服务能力,会严重依赖全球开源社区的长期技术支持服务。此外对一些中小型的一级软件供应商,还会使用到全球化的开源软件开发设施,从而对自身的持续供货和服务造成威胁。再有一个威胁是知识产权风险,由于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授权复杂,且会变化,从而影响一级供应商的持续供货和持续服务。

4.应对措施

要应对关基领域云服务商供应链安全威胁,需要按照“开放环境下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缓解和消除供应链安全风险。

首先政策层面,应根据云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的范围、数量、服务内容的重要性,对云平台进行适当的分类,以确定相对应的供应链安全保障要求。供应链安全保障也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与云服务商和各级供应商的投入密切相关。如果不区分场景、追求绝对的供应链安全,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全面增加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费用,导致云平台的综合效益降低。政策层面还需要解决关基领域云平台布局的问题,过多、过散的云平台,不仅不利于云平台规模效益的实现,也会因相关供应商过多,大大增加供应链安全问题的解决难度。

其次,在产业布局和产业监管层面,要处理好二级和二级以上上游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的安全问题。中国的云产业实际是依托全球供应链发展起来的,尤其在上游软件、上游核心和关键硬件组件、高端开发和测试工具等方面,短期内国内产业链是无法提供可替代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本身的供应链形成是一个全球相关领域技术、工程、资金、机制、人力资源匹配发展的结果(开源社区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开源社区本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基于全球人力资源的软件工程协作体系,该体系具有成本低、效率低和人力资源规模巨大的特点)。我们必须基于开放的思路,通过全球协作的方式解决关基领域云服务供应链安全保障的问题。

第三,在工程实践和标准化方面,应加强研究、试点示范工作,摸索供应链安全保障的实践经验,并将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实施指南,指导云服务商和各级供应商开展供应链安全保障工作。同时,要出台供应链安全评估和评价的规则标准,为相关工作的效果提供可比较、可评估的依据。

第四,在供应链基础设施方面,应基于前面三项的工作成果,确定国家、云服务商和供应商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并予以实施,其中国家级的供应链安全基础设施非常重要,这会是整个云服务商和各级供应商在中国确保供应链安全必须依托的基础设施。

第五,在法律法规方面,应加强国家立法的研究,尤其需要针对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针对供应链安全出台相关的法律。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影响和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通过国际法律、规则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安全。

5.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工作的完善建议

1)补充完善相关标准内容

云评估脱胎于云审查,是保障关基领域用户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而建立的一整套工作机制。云评估主要依据GB/T 31167《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和GB/T 31168《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两个标准开展工作。上述两个标准制定时提到了供应链安全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实施是以正常的商务和市场环境为前提的,且只考虑了部分一级供应商供应链安全措施要求,并未全面考虑所有的一级供应商,并且对相关要求如何延伸到二级以及更上游的供应商描述不足。同时上述两个标准并未考虑全球化的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影响的因素,对地缘政治导致的断服、停供等场景考虑不足。

2)加强对云服务全球供应链的跟踪和安全性分析

前面提到云服务供应链是一个全球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中国也是一样的,因此云评估需要一个具备全球供应链跟踪和安全性分析的基础设施,以支撑第三方机构完成供应链安全的评估,同时支撑云服务商、政策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完成相关的供应链安全工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首席专家 张建军)

原文转载:http://www.cac.gov.cn/2022-07/23/c_1660223286291290.htm

微软提醒:Win 8.1将于2023年1月10日停止支持

【摘要】为了让 Windows 8.1 用户更清楚地知道该系统将于 2023 年 1 月 10 日停止支持,自7月22日开始微软将会启动屏幕警告的方式,提醒依然使用这款过时系统的用户尽快升级,并明确在该日期之后用户会面临的问题。

为了让 Windows 8.1 用户更清楚地知道该系统将于 2023 年 1 月 10 日停止支持,自今天开始微软将会启动屏幕警告的方式,提醒依然使用这款过时系统的用户尽快升级,并明确在该日期之后用户会面临的问题。

  在蓝色的警告屏幕上写道:“2023 年 1 月 10 日是微软为运行 Windows 8.1 系统设备提供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的最后一天。我们现在联系你一方面是感谢你的忠诚使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你准备升级相关事宜”。

  通过上周发布的 Windows 8.1 KB5015874 累积更新,Windows 8.1 设备开始出现这个警告提醒。当用户登录到系统中就会看到这个提醒,页面上提供了 2 个选项,要么选择“Remind me later”(稍后提醒我,通常意味着 35 天之后),要么是“Remind me after the end of support date”(在结束停止日后再提醒我,也就是在 Windows 8.1 结束停止前仅提示 1 次)。

  微软表示这个警告并不会出现在 Windows 8.1 专业版、企业版、Windows Embedded 8.1 Industry Enterprise 和 Windows Embedded 8.1 Industry Pro 版本中。

  Windows 8.1 的主流支持于 2018 年 1 月 9 日停止,而扩展支持将会持续到 2023 年 1 月 10 日。微软表示该日期之后所有的支持都会停止。微软鼓励依然使用这款老系统的设备尽快的进行升级。

原文转载:https://www.pconline.com.cn/win11/1522/15229991.html

“国家云”正式上线:中国电信天翼云牵头,多家央企参与组建

【摘要】在近日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由中国电信牵头、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参与打造的“国家云”,正式对外亮相。

新浪科技讯 7 月 25 日晚间消息,在近日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由中国电信牵头、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参与打造的“国家云”,正式对外亮相。

今年,“国家云”的概念正式出现。7 月 12 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其中提到,中国电信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通过强化与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合研发,构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创技术生态。整合内部资源,天翼云公司下设 31 省分公司,建立起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目前,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

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国家云也正式对外亮相。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致辞中表示,云计算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枢纽。中国电信加快云计算核心技术攻关,陆续突破了云操作系统、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分布式数据库、CDN 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放合作、业内一流的全栈云能力,并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电信将在技术生态方面提供最开放的资源,在应用生态方面聚集最广泛的合作,在渠道生态方面推出最优越的政策,在服务生态方面给予最到位的赋能,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加务实的生态合作。

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在会上表示,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保持政务公有云市场的领先地位,不仅构建了“2+4+31+X+O”资源布局,还实现了天翼云 4.0 全栈自研。目前,天翼云服务超过 200 万行业客户,各类生态合作伙伴达 2000 个。天翼云将积极推进 4 大生态建设:通过技术生态推动云计算技术融合共创、通过应用生态支持云上应用和解决方案创新、通过服务生态提升云交付综合实力、通过渠道生态汇聚云发展增长合力。

此次云生态大会在技术、应用、服务、渠道等多领域,构建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营造云生态繁荣。

第一,举行云上国资央企启动仪式暨国资监管云上线仪式。中国电信积极落实国资央企投身国家云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切实推动企业“建云、上云、用云”。国资央企上云和监管云上线,将进一步推动央企数字化转型,实现国资监管效能提升。

第二,发布云生态合作计划。通过“云创计划”和“云汇计划”,中国电信将与合作企业一道实现技术共创、合作赋能、合作共赢。其中“云创计划”主要是针对技术合作伙伴,首批聚焦云原生、云网络、云存储、云终端、定制硬件 5 个领域,以此推动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在云计算基础软硬件方面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云汇计划”主要针对应用、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围绕央企应用、产业应用、云边应用和云端应用四大方向,不断丰富应用种类,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产业合作,推动生态关系构建。

第三,发布云生态重点产品“天翼信创云”。中国电信基于天翼云 4.0,发布信创专属云、信创私有云、信创云电脑三款信创云产品。信创专属云产品面向全民核酸检测等突发性、大并发业务场景,提供安全、弹性、高可用的信创专属云服务。信创私有云产品支持一云多芯,软硬件一体化私有云交付;支持与专属云搭建技术同源的混合云,统一技术架构,有效降低客户运维管理成本。信创云电脑自主研发 CLINK 协议,可适配各类国产化 CPU 和操作系统技术路线,支持多种主流国产化终端和外设。同时,针对信创业务场景的要求,在信息安全防护,用户数据加密,企业级应用管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升级,确保用户网信安全。

第四,举行云计算共同体启动仪式。中国电信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成立云计算共同体,将进一步促进云计算产业链的交流合作、协同共享、资源整合,共同推进云计算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国产化产业链竞争力,实现云计算产业的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五,举行合作伙伴“同心携手”签约。中国电信在现场与 15 家合作伙伴代表,推进开展技术创新,应用挖掘、服务拓展、渠道深耕。

原文转载:https://www.ithome.com/0/631/506.htm

中国创新,全球舞台: 落户中国三十年,微软助力中国创新,推动中国创新影响全球

【摘要】植根中国三十年间,微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技术生态的数字化创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未来微软还将始终发挥自身优势,携手本土生态,推进联合创新,助力更多中国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赢得发展机遇。

侯阳博士,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韧性,在积极应变中寻求发展的机遇。新常态下,微软 “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 的公司使命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借助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经验和资源,通过持续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植根中国三十年间,微软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技术生态的数字化创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我们不断深化和拓展各行业客户及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帮助其释放创新潜力、拓展全球市场;与此同时,微软也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关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创新的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并支持卫生事业和社会公益发展,为创造全人类共享的美好未来而努力。面对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机遇,未来微软还将始终发挥自身优势,携手本土生态,推进联合创新,助力更多中国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赢得发展机遇。

助力本土创新,拓展合作伙伴发展

数字化转型将技术、模式、业态创新推向了新的高度,这需要汇聚各方合力,以“共创”精神一同推进,实现前沿创新技术与不同领域接轨。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微软深谙,与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展开联合创新,将带来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微软发挥自身技术、产业、服务优势,积极倡导和拓展合作伙伴机会。

中国作为天然的创新沃土,拥有最具活力的创业氛围。在过去十年,微软在中国支持了超过700家初创企业的成长,微软运营了全球知名的微软加速器(Microsoft ScaleUp),与一群寻求快速增长和全球扩张的高潜力中国初创公司合作;作为微软生态中的战略性角色,微软中国战略孵化器(Microsoft China Strategic Incubator, CSI)是微软扶持初创企业、创业者和独角兽企业创新和创业的催化剂,帮助构建辐射全球、成功且可持续的云业务,以实现技术驱动健康、互联的全球性业务增长;除了聚焦初创企业,微软也积极搭建汇聚创新智慧、经验、技术的沟通桥梁,与本土合作伙伴建立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纽带。2017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创新汇”,凭借微软亚洲研究院积累的丰富科研知识和经验,汇集合作伙伴的成功实践、产业洞察和优势资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动能;与此同时,微软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举办一系列黑客松(Hackathon)活动开展创想创新创造,将推动前沿技术更快落地转化为业务价值。

在此基础之上,微软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新兴产业的融合。过去一年,微软分别针对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卫生等行业的转型需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微软行业云”方案。在中国市场,微软针对本地市场、行业、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携手合作伙伴专门针对制造业、零售业、医疗健康、汽车产业及可持续发展等场景,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行业优先解决方案(IPS)”。

例如,我们与埃森哲、埃维诺三方合作,以Azure数字孪生方案为基础,为国际顶尖的快消品企业搭建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平台,帮助客户把数字孪生方案从几家工厂推广到全球和中国的数十家工厂;致力于推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汉朔科技(Hanshow),基于微软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服务打造了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在微软的支持下,嘉士伯将由600多台服务器构成的核心基础架构以及200多个关键业务应用实现了高效上云,通过云端DevOps开发运维以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助力嘉士伯实现了从生产到库存管理,再到销售与配送等全流程环节的效率提升;通用磨坊旗下品牌哈根达斯,使用运行在世纪互联运营的 Dynamics 365 和 Azure 云服务上的应用,在门店管理和会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帮助重塑生产力及流程韧性;专注于为供应链提供智能、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唯智(vTradEx),也正在借助微软智能云强大的计算能力,助力零售、快消、电商等领域客户减少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小鹏汽车通过与微软的合作,基于微软智能云Azure的深度神经网络TTS顺利实现其车规级语音助手的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智能汽车语音助手的技术水准。

 

发挥智能云全球化优势,助力本土公司全球发展,跨国企业深耕中国

为了帮助更多中外企业把握中国的创新机遇,微软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投入。作为中国市场上第一个合法合规商业运营的国际公有云,八年间,微软智能云矩阵面向中国市场的整体服务能力实现多次翻倍扩容,为更多企业出海入华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一方面,微软智能云严格遵循中国法律法规要求,并拥有广泛、坚实的本土合作伙伴生态,为全球企业来华发展牵线搭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微软智能云的全球覆盖规模,以及从中国到全球的一致技术架构,也将助力中国创新走向全球。

在为全球企业开启中国机遇方面,微软始终勤耕不辍:我们与欧莱雅深化数字化转型合作,助力欧莱雅完善数据平台与创新能力建设、激活企业智能,加速美妆科技转型;强生中国持续深化与微软在中国市场的全方位合作,包括以Microsoft 365和Dynamics 365赋能日常工作,以Power Platform拓展业务创新,以人工智能与业务智能洞察帮助增强医护人员能力的培养,打造智能高效的医疗文献、医学影像检索分析平台和服务等;以个性化患者服务著称的和睦家医疗,采用以微软Dynamics  365+移动应用+Power BI业务洞察打造了数字化健康服务解决方案;诺和诺德与微软共同研发能提供全中文服务的糖尿病科普知识智能问答机器人“小诺老师”,帮助更多中国患者了解糖尿病科普知识、提升疾病认知,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我生活管理,改善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安迈铝业在微软的帮助下,通过Azure Stack HCI大幅提升了其IT维护效率,构建打通现在和未来的超融合架构体系;SKF中国借助Azure强大的赋能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加速工厂智能化,打造了SKF未来工厂的混合云架构。

在本土企业走向全球的创新之旅中,微软凭借全球辐射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了加速引擎。均胜电子借助微软智能云平台,实现了全球业务范围的统一平台整合和数字化战略部署,一站式整合生产力云 Microsoft 365也保证了跨部门、跨区域、跨时差的信息顺畅沟通与协作;上海云蟾游戏在面向海外发行端游产品《铁甲雄兵》时选择了 Azure 作为运营平台,帮助云蟾游戏快速构建起面向全球的运营架构,缩短了游戏上线周期,也提升了海外玩家的畅游体验;洛阳钼业积极布局全球战略,采用了融合 Azure、Dynamics 365、Microsoft 365 的微软智能云全球化解决方案,将云服务与行业应用场景相结合,为企业关键业务腾云出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小米采用Power Platform低代码开发平台,用于构建和部署业务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小米全球各地的员工能够快速便捷地进入自己的工作台,总部运营与管理团队也能更好地进行科学性管理和商业决策,拓展全球商业机会;我们还为荣耀提供基于微软智能云 Azure 的 AI 语音、AI 翻译等云服务,并与荣耀在移动计算、PC 及生产力应用方面展开合作。微软覆盖全球市场的技术服务和优势资源,也将为荣耀拓展全球市场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出海版图不断扩大,三七游戏选择微软智能云Azure进行游戏实时翻译服务的开发,提供游戏内实时语言翻译服务,并借助微软Simplygon 3D优化技术,提升开发生产力、打造出海精品游戏。

 

倡导科技向善,坚守技术企业担当

微软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创新并应用技术,同时也承诺利用技术的力量帮助中国教育、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以期创建一个创新力、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未来。

围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微软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助力更多学生和求职者拓展就业机会。我们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签约,未来三年将围绕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教学创新、数字化转型案例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探索推进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微软与清华大学合作打造全球创新学院(GIX),并与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建设微软创新学院;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自2016年起携手中国顶尖高校启动了Ada Workshop,通过邀请杰出的研究员和工程师分享经验、解答职业发展困惑,激励、启发和帮助心怀科技梦想的女学生走得更快更远。

微软关注医疗信息化的升级迭代,以及更多医疗场景的延伸,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协和医院辉瑞共同合作,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医院中常见的真菌感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微软合作,利用微软智能云 Azure、Microsoft 365 及 Dynamics 365 服务,构建起“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该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打破地域和语言制约,为东盟国家患者提供“一条龙”式的就医诊疗服务,包括在患者入院前与中国专家进行远程病情沟通,住院过程中随时分享诊疗信息,出院后持续随访追踪等。

微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推进核心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用好技术优势,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微软与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共同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为盲人服务的民间云端图书馆;微软员工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合作,开创了用AI技术寻找走失儿童的先例;微软中国支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立“阳光校餐数据平台”,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实时监测与评估工具,为研究和政策倡导提供了数据支持;2022年3月,“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牵手网易有道旗下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网易云课堂,推出公益行动“微光计划”,通过提供优质普惠的数字教育资源,为职业院校学生、残障人士创造更具包容性的学习与就业环境,培养多元化的数字技能人才;国内知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携手微软打造了一套红外相机数据管理工具,用AI辅助红外相机野生动物调查的数据初筛,以此来提高收集和处理雪豹、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分布信息的速度,面向公众提供数据可视化展示平台。

 

着眼未来,推进可持续发展合作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行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微软也在致力于将可持续技术作为创新的核心,以创造共同的地球家园。投入方面,此前,微软投资10亿美元,设立气候创新基金,以加快碳减排和碳消除技术的开发。同时,微软承诺每年都会发布经由第三方机构审核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确保碳减排进展公开透明。

在中国,微软与来自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展开广泛合作,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2021年微软携手合作伙伴SGS中国发布全球首个S-Carbon碳管理智能云平台,帮助各行业企业增强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国际竞争力、绿色融资能力及品牌影响力;中国第二大智能风机供应商、最大的海上风电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远景科技,利用微软智能云开发出Ark方舟碳管理系统及EnOS 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新加坡吉宝集团借助其智能楼宇系统成功打造了苏州和天津两大智能物联网产业园和城市示范区,成为中新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基于微软Azure IoT、AI、Digital Twins等技术,可持续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提供商江森自控打造了数字化解决方案OpenBlue,为众多的楼宇物业、数据中心、医院、机场等实现了精益化数字运营,打造更舒适、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以“节能、环保、爱地球”为使命的台达电子,通过将自身业务优势与微软的Azure IoT、AI、Power BI相结合,打造了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为企业能源消耗结构的分析提供依据;作为全球领先的水、卫生和能源技术与服务提供商,艺康(Ecolab)通过微软的云服务及Power BI对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达到节水、节能、增效、减碳的目标;以微软智能云为基础,全球领先的国际工程和咨询集团Wood打造了 ENVison平台,使用简化和自动化各种类型的数据,来提供碳排放的实时洞察,为工业脱碳和能源转型提供稳健决策;作为国内领先的气象服务公司,华风爱科借助微软智能云Azure 上高性能的虚拟机,能够快速进行横向扩展,以满足业务的快速发展、技术的高频更迭和服务器需求的频繁变化,大幅降低 IT 成本。

微软也携手初创企业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与技术。聚焦中国ESG领域的研究机构GC Insights,以微软内部碳定价实践为例,展示企业内部碳价制定的最新趋势和碳定价模型;电池数据分析和决策平台伏瓦科技(Fova Energy)以开创性的“运行数据 x AI”模式,为行业打造电池全周期安全管理与行业数字化协作平台,助推相关产业的碳中和进程;专注于碳中和数字化的上海碳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一站式SaaS解决方案为企业及政府提供快速、便捷的碳减排、碳中和服务,以及碳普惠体系建设运营、低碳数据增信等多样的标准化或定制化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碳管理和认证服务商KnowCarbon,将数字化、区块链、智能化作为其绿色基因,并搭载微软Azure IoT Edge,实现数据采集,为企业提供“AIoT+SaaS” 的碳服务平台,从而形成完整碳服务体系。

 

加速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微软在中国始终立足技术创新,携手本土企业进行联合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机遇,并积极建设保护环境、人才创新以及社会公益等关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未来,微软还将以“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使命,为中国技术、生态、人才、社会等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原文转载:https://news.microsoft.com/zh-cn/%e4%b8%ad%e5%9b%bd%e5%88%9b%e6%96%b0%ef%bc%8c%e5%85%a8%e7%90%83%e8%88%9e%e5%8f%b0%ef%bc%9a-%e8%90%bd%e6%88%b7%e4%b8%ad%e5%9b%bd%e4%b8%89%e5%8d%81%e5%b9%b4%ef%bc%8c%e5%be%ae%e8%bd%af%e5%8a%a9%e5%8a%9b/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

【摘要】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办法》旨在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规范数据出境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切实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跨境活动日益频繁,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出境需求快速增长。明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具体规定,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防范化解数据跨境安全风险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是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需要。《办法》规定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范围、条件和程序,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

《办法》明确,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评估适用本办法。提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坚持事前评估和持续监督相结合、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相结合等原则。

《办法》规定了应当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包括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以及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

《办法》提出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具体要求,规定数据处理者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前应当开展数据出境风险自评估并明确了重点评估事项。规定数据处理者在与境外接收方订立的法律文件中明确约定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义务,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影响数据出境安全的情形应当重新申报评估。此外,还明确了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程序、监督管理制度、法律责任以及合规整改要求等。

原文转载:http://www.cac.gov.cn/2022-07/07/c_1658811536594644.htm